携手校际,遇见正好,与你未晚。联动成渝,如沐甘霖,只待蝶变。共谋教育,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缘起,成渝双城;巴蜀一脉相传,成渝双城璧合。
为实施“培根”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成渝两地多个学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做到教育资源共享,为实现教育资源互补,增进两地各教师的相互学习,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校教师代表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四小进行交流学习。
牵手,结对合作
8点半,主会场活动在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挂职副校长刘琴的主持下准时开始。
启程,真实研讨
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把握发展契机,因时而谋、因时而动,全力推动成渝双城教育协同发展。上午分学科研讨活动同时进行。
语文学科分会场:胸中锦字方淘尽,梦里书声渐激扬
第一节课例是由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瞿小枝老师执教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跳水》。瞿老师以“思维”为密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思辨性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基于文本由浅入深,用形象生动的课堂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是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什么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学环节丝丝入扣,在多元性的对话和活动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成长。
第二节课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由成都市温江鹏程小学校罗婷老师和鱼洞四小五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共同呈现。本堂课,罗老师围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一语文要素,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首先通过品小艇的特点之奇,发现动静态之美。接着聚焦"船夫",抓住船夫行船时的特点,凸显"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通过情境串联,在小艇一快一慢地行驶过程中感悟小艇灵动之美。最后,同桌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找白天之动,看夜晚之静,感受人们与小艇密不可分。整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多种形式地朗读贯穿始终,在罗老师创设的情境、图片、视频支架中,助推了学生想象,在边想边读中感悟着属于威尼斯城的那份独特之美。
春草绿绿,研途勤勤。卓越的鱼洞四小语文学术团队和温江鹏程小学语文学术团队,就新课标下“教学练评一致性”的主题展开热烈的沙龙研讨。沙龙研讨活动基于巴南区五有课堂的指引下,依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年段要求,《跳水》一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讨论等方式梳理信息,让学生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我校教师代表聚焦课标崭新视角展开研讨,对课文进行深度剖析。《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鲜活,文字隽永清新。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承载着方法指导、要素落实的重任。团队指出,我们要关注阅读训练要素,执教时不要把课文仅仅看成是“这一篇”,而要具备统整意识和系统思维,更要关注文本中作者对小艇的独特感受,也要探究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设置丰富有效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体会威尼斯的静态美与动态美,越来越真实地触摸到作者的情感。
数学学科分会场:黑板质承方正坐垂堂,文墨凭君论短长
第一节课例由巴南区清华小学张颖老师执教,授课内容为《面积单位》。张老师用认一认、找一找、画一画这三个步骤,使学生合作探究面积单位,并且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堂中,张老师从“认一认”、“找一找”、“画一画”三个步骤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动手、动脑,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大展身手。经过张老师课堂上的“三部曲”,使学生学得更扎实,对面积的理解更深刻,丰富了实际生活的经验。做中学,玩中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使孩子学得更主动。
第二节课例由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小学数学老师田梦梅执教,授课内容为《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田老师以鱼洞四小校庆活动中的四张照片引入,创设了收藏最大的照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面积的含义,引出课题《长方形的面积》,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利用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探究、猜测、验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课中田老师利用同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同桌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在这样自主探究过程中,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量感、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
课末环节田老师通过计算学生熟悉的胸牌面积及时检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除此之外田老师还利用醍摩豆技术中的加分、计时、智慧挑人、抢答、即问即答、二次作答等功能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辅助课堂。
在新课标下“教学练评一致性”的实施主题沙龙中,巴南区清华小学中段数学组从课后感悟,理清教材、找准学情,依标扣本、以学定教,练习促学、评价测学,课后重构五个方面来阐述了“聚焦核心概念 培养核心素养”。本堂课学生结合真实情景以及参与多种丰富的活动,经历估测和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度量的过程,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发展学生的量感。随后我校姚丽、汪玉梅老师从研究背景,学情分析,单元构架,课例实施四个方面阐述了“深耕‘三立’促成长 奋楫笃行谋变革”。本堂课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借助“AI技术”准确掌握学情,调整课中策略,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量感和推理意识。
融合,交流分享
下午,成渝两地多校校际交流学校围绕“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为主题进行交流分享。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龚胜利校长作了题为《成长在线,生命有痕》的分享,详细解读了学生“五正”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成都市温江鹏程小学王刚校长作了题为《素养导航,构建数据支撑下的学生综合评价系统》的交流发言。
畅想,未来可期
独行速,众行远。每一次的校际交流活动都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在面对面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老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思路,增进了两地各教师的相互学习,进一步明晰了前行方向,真正实现了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我们凝聚起育人的智慧,齐心协力,共同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