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呢?行知会客室的第二位客人讲给你听!
“对于孩子,父母寄予他们太多期盼,太多希望,太多美好,但有时我们却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好心帮倒忙……”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常常听到雏鹰爸妈提到在家时面对孩子们各种问题的束手无策,也为没能更好地陪伴、引导而焦虑,更为没能有效地与老师、学校交流而忧心。家庭和学校一体化,参与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为此, 温江区鹏程小学校特设【行知会客室】,通过“四定一申请”的模式,即定职责、定时间、定任务、定反馈,自愿申请担当学校“行知校长”(可以家长个人申请,也可班级或年级推荐),逐步完善鹏程小学行知校长进校园方案,让“行知会客室”成为学校、家长、社区的纽带,调动家长、社区、学校参与教育的热情度,发挥各自资源和智慧,将家校共育发展为1+1〉2的校园活力站,欢迎家长朋友们来做客!
以“行知”为名,是寄愿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一起行走起来,体验起来;知晓起来,沟通起来;温暖起来,聚力起来!通过家长朋友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感受学校的管理制度;走进班级,知晓班级的成长文化,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走进课堂,静听教学的润物无声,细品孩子的快乐成长;走进课程,丈量课程的丰富多彩,明晰孩子的无限可能;走进老师,感同教师的良苦用心,聆听教师的娓娓道来,走进活动,体验教育的自由生长,关注个体的独特魅力……总之,通过“行知会客室”,“行知校长进校园”,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理解的桥梁、合作的桥梁,家长和学校变成同盟军、合作者、好朋友,从而让家校共育落地生根!
本期的【行知会客室】迎来了第二位客人!她是四年级九班徐若瑄的妈妈,也是我们的首位行知校长。她将会利用一周的时间,随机对校园内外各项工作进行全程的巡视与抽查,通过家长的视角,为学校带来更多属于家长们的好建议!一周鹏小的生活到底如何?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行知校长笔记》。

行知校长笔记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我受邀进入鹏程小学,成为学校首位“行知校长”,很是激动,更有惊喜——巧遇鹏程的校园阅读节启动仪式,我与鹏程所有师生一同参与了阅读节的启动仪式。随着音乐的响起,身着书童服的孩子们在台上落落大方的展现自己:诵读、歌唱、弹琴、书法,我对一群8、9岁的小朋友满满的才华感到惊叹!学校很有心,老师们制作了各种道具,把阅读的意义用童趣的方式进行了讲解,每个班选派代表上台,我与校长们一起把书赠送给大家,这样的仪式感能够让孩子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让每个孩子更加愿意去参与阅读,主动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启动仪式结束,我与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一起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

在副校长的介绍下,我对学校的直立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明白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生命直立的生长;了解了学校的“一化两课三特色”——直立文化、三立课堂直立课程、国学尚文·艺体尚雅·科技尚新;知道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君子气度、才子博学、健将体魄……总之,学校的所有出发点都是基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全面成长。
首节课是学校的修身班会课,这样的课还是首次见到。让每个孩子成为课堂的主持人,老师成为助手,由班级小担当们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上周班级的成果,给同学一个中肯的评价,鼓励大家在这一周做的更好。

在校园的一圈巡视中,大概用了将近1个半小时,这样的丈量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鹏小老师教育的不易,教育的用心,教育的用情,教育的用智……相信鹏程一定能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直至鹏程万里!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周三,晚饭后,我再次来到鹏小。晚上七点,正是鹏小“夜晚有光”的课程时间。随着校园广播里老师的声音开始播报,鹏程的小朋友列成不同的队伍,安安静静跟随老师一起向上课教室走去。每一个小朋友的脸上看不到一天学习之后的疲惫,相反都是红光满面,充满热情!遇到老师,他们会停下来,有礼貌的问候。

走进每一个课程教室,有的是安安静静聆听老师的讲解,有的是轻声细语合作完成制作。孩子们告诉我,大家最感兴趣的是烘焙坊!我也走进烘焙坊的教室,嚯!一屋子的“小厨师”!穿着洁白的围裙,戴着规整的厨师帽、卫生的一次性手套,先听老师讲解,然后几人一个小组合作起来:和面的和面,添水的添水,和累了,交换来!这里俨然是一个分工明确,又让孩子们掌握了劳动技能的小甜品屋,别说孩子,我都想去试一试!
到了放学时间,校门口再次热闹起来,孩子们又排成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指定的点位放学,询问后了解到,每个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联络群,孩子们平安到家后是需要家长们在群里回复一声,所有的孩子都平安到达,老师也会在学校的群里向大家告知一声。这样的制度不得不让人感叹老师们工作的负责与认真,学校工作的周到而细致。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周四的中午,是鹏小孩子们的午餐时间,听说好多爸妈都关心孩子吃了啥,今天我先前去看看。下课铃响起,整个学校传来孩子们下课“三个子”的收纳声,短短2分钟后,学校再也没有其他声音,正感到奇怪,我与老师们一同走到了立新楼一年级的教室。原来,每个班的孩子都自己3、5人列队,去阳台、去厕所洗手,然后又自己安静排队回教室等待用餐。
2-4年级的孩子在食堂吃饭,楼上楼下的食堂可以容纳2000人。听校长介绍,鹏小把吃饭也变成了课程,“好好吃饭”不再是一句空话,让孩子们学会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学会享受吃饭,学会规则。那孩子吃得好吗?我的问题显然多余,老师们都用柔和的手势指挥,孩子们脸上都挂着笑,今天中午的午餐也是很丰富的,回锅肉、紫菜蛋花汤、大鸡腿……小朋友们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吃完了,孩子们以小桌为单位,几人一小组七手八脚把桌面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最后一小桌列队自行回教室。与孩子们一起吃饭,除了餐具偶尔叮咚的碰撞,诺大的食堂再没有其他声音。
回顾这一周行知校长的体验生活,我感受到了学生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压力与动力,拉近和孩子心灵的距离。我总是在想,为什么好多孩子在学校能够遵守、保持良好的习惯,但是回家后就不能继续坚持?在学校,通过老师们的教育,孩子们可以在良好习惯的左右下自主学习,快乐成长,但是回家后,我们很多的家长却没有能够让孩子坚持这些好习惯。在参与学校教育一周的时间里,我充分感受到了习惯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用心与专业。俯首甘为孺子牛,辛苦各位老师了,鹏小在各位敬业、负责的园丁培育下必将鹏程万里,前程似锦!